泰宇首頁 / 最新消息
2020.09.17
過去人們對能源的印象是火力發電一肩扛,可再生能源只是點綴,但是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成熟、成本快速下降,如今轉變的時刻已經到來,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2019 年,風能與太陽能合計占了全球新增發電容量的三分之二,過去可再生能源以風能為主,太陽能遠遠落後,如今也已經改變,2019 年新增發電容量中,太陽能占 45%,遙遙領先風能和傳統火力發電。 以 2019 年全球新增發電容量來說,太陽能電池如今可說是全球最被重視的能源,有三分之一的國家,新增容量首選都是太陽能,有 81 個國家 2019 年興建起碼 1 百萬瓦(megawatt)太陽能,全球 2019 年總計增加 118 吉瓦(gigawatt),使得太陽能在 2019 年占總體新增發電容量高達 45%。太陽能在 10 年前與現在的狀況大有不同,2010 年時全球太陽能總安裝發電容量僅 43.7 吉瓦,至 2019 年底已經達 651 吉瓦,超過了風能的 644 吉瓦,這使得太陽能成為全球以發電容量來看的第四大能源,前三大分別為 2,089 吉瓦的燃煤發電、1,812 吉瓦的燃氣發電以及 1,160 吉瓦的水力發電。以發電量而言,由於太陽能的容量因數較低,因此沒有發電容量看起來那麼亮麗,但是仍有巨幅成長,2010 年太陽能發電僅占全球總發電量 0.16%,可說完全可略,但 2019 年已經占 2.7%。太陽能飛速成長的根本原因還是經濟因素,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價格崩跌,讓太陽能發電越來越具有經濟效益。彭博新能源財經認為 2022 年全球還會新增 140~178 吉瓦發電容量的太陽能。風能雖然被太陽能超過,但兩者的成長仍然一樣可觀,2010 年時,風能與太陽能占全球新增發電容量不到四分之一,2019 年兩者新增發電容量相加達 265 吉瓦,是史上首度風能加太陽能占新增發電容量絕大多數,再加上水力發電以後,可再生能源占 2019 年全球總新增發電容量高達四分之三。「風光」為配角的時代已經轉變2010 年時風能與太陽能大多是富裕的已開發國家在發展,是「有錢人的玩具」,2011 年以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國家中,幾乎全數年年新增發電容量都是由風能與太陽能占大多數,但現在不再是有錢國家才發展風能與太陽能,OECD 以外的國家,有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土耳其,自 2016 年以來,每年新增發電容量也是以風能與太陽能占大多數。至於燃煤發電,10 年來雖然先進國家減少 113 吉瓦燃煤發電容量,中國為首的開發中國家卻暴增 691 吉瓦燃煤發電容量,2019 年也增加 39 吉瓦,比 2018 年增加的 19 吉瓦還多,不過,燃煤發電的總發電量,2019 年卻比 2018 年減少了 3%,這是因為設備利用率的下降,2019 年全球燃煤發電的平均設備利用率下降到僅 50%。中國是少數 2019 年新增發電容量仍以燃煤發電為大宗的國家,另一個燃煤大國印度已經改為太陽能為新增發電容量最大宗,如今中國的燃煤最大宗夥伴,剩下巴基斯坦、寮國、柬埔寨、印尼以及歐洲的波蘭等國。中國大量耗用能源,使得中國 2019 年在全球電力領域碳排放量中占 37%,其次是美國的 14%,再次是歐盟的 6%。不過美國與歐洲的電力領域碳排放減少,還是能抵銷中國的碳排放增加還有剩,估計 2019 年全球電力領域碳排放量較 2018 年減少 1.5%。火力為主流,風光為配角的時代已經轉變,如今風光成為新增發電容量的主力,甚至光還超越風,過去的許多傳統觀念,已經完全扭轉。新聞出處: 科技新報 https://technews.tw/2020/09/16/solar-and-wind-reach-67-percent-of-new-power-capacity-added-globally-in-2019/Solar and Wind Reach 67% of New Power Capacity Added Globally in 2019, while Fossil Fuels Slide to 25%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2020.09.16
不曉得近來您到中南部有沒有發現,有越來越多農地紛紛蓋起了太陽能板。這是因為之前規定一般農地兩公頃以下只要申請變更編定,就可以設置太陽能板。以光電業者跟農民租地來說,一般行情每年每公頃租金大約是20萬至40萬,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到45萬。 根據統計,全台目前有將近八百公頃的農地通通轉成光電使用,為了避免農地流失,農委會在今年七月做了法規修正,規定以後兩公頃以下的農地,除非是被其他用地夾雜,否則一律不准變更使用。不過為了發展綠能,政府訂下 2025年太陽光電要達到20GW的目標,其中屋頂型6GW、地面型14GW。 但地面型太陽光電設置爭議大,環保團體也一再訴求,希望政府能提高屋頂型太陽能的設置比例,來減輕地面型的達標壓力。究竟發展綠能與保留農地間的兩難有哪些挑戰呢? 新聞出處: 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 PTS INNE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rq_mu2IZFs&feature=youtu.bePhoto by Gabriel on Unsplash
2020.09.07
●全球暖化導致生態面臨滅絕危機 搶救地球刻不容緩! ●熱血庶民帶動草根能源革命 社大集資200萬打造綠電廠! 新聞出處: 壹電視NEXT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Vf5C8QJ8I&feature=youtu.bePhoto by Scott Webb on Unsplash
2020.09.02
蔡英文政府從2016年執政後,力推再生能源政策。2019年整體發電量中,再生能源發電量占6%,其中,太陽能發電占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26%,僅次於水力發電,成長顯著。 但是政府預估在2035年開始,每年將產生超過10萬公噸的廢棄光電板,廢棄數量相當龐大。廢棄光電板的回收處理必須打掉太陽能板鋁框、剪掉金屬導線,剩下的塑膠背板和大面積的玻璃再送進粉碎機粉碎。而台灣有能力或是願意處理這些廢棄光電板的廠商卻不多,該怎麼妥善處理呢? 新聞出處: 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 PTS INNE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2&v=g6t7VVTx65Y&feature=emb_logoPhoto by Science in HD on Unsplash
2020.08.19
極端氣候也影響到靠天吃飯的農民,政府在推動能源轉型政策的同時,也讓「農電共生」成為新的農業模式,像是屏東縣,有菇農在工廠屋頂上架設太陽能板,幫助降溫、也省電,而以養鵝聞名的雲林四湖鄉,老闆在農舍上架太陽能板,兼具了隔熱、抗噪等效益,讓怕熱的鵝能長得更好,增加食慾,品質也更穩定,市場上的肉價也穩定下來,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國內農業設施結合太陽光電的設置量達1.06GW,農電共生有沒有前景,一起來看。 新聞出處: 壹電視NEXT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eZ2M2TicPM&feature=youtu.bePhoto by insung yoon on Unsplash 
2020.06.29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市議會響應中央政府綠能政策,率南台灣議會之先,屋頂裝設太陽能光電設施,今年啟用至今已發電7萬多度,不僅沒花半毛錢每月還回饋萬餘元。市議會今天召開成果記者會,議長郭信良表示,南市議會太陽能發電為南台灣7縣市議會首創,南市日照充足,是發展太陽能節電的最佳城市。最近天氣炎夏,發電效能奇佳,議會沒花到一分一毫,又有回饋金可拿,不僅節能減碳、降溫省電又可減少核電使用,希望各地議會及機關團體、民眾大家一起來響應,讓台灣早日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議會總務組說明,議會太陽能光電設施於108年9月與廠商簽約施作,今年3月19日正式發電,到今天累積發電已達7萬6826.4度。承租廠商以發電量比例回饋給議會,目前議會已收到第1次回饋金3萬4127元(期間約3個月),平均每月回饋金1萬多元。總務組表示,南市議會的屋頂共裝置528塊太陽能板,依平均日照3.8小時計算,每日可發電度數約589度,每年減碳量12萬4933公斤,是1萬411棵樹的碳吸收量。除了減碳之外,裝設太陽能板後,預計可降低議會室內溫度3至5度,對節省空調電費支出是一大助益。無盟總召林阳乙及議員穎艾達利也出席者會說,南市議會率先施做太陽能光電系統,不僅節能減碳,議會周遭環境近來也整理的很棒,很多市民都會來議會廣場散步玩水,讓議會更親近市民,而不是一個衙門機關。新聞出處: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212065 Source of picture: 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vectors/technology                                 Technology photo created by jcomp-www.freepik.com
2020.06.20
隨著綠電發展漸趨成熟,由集中式能源發電朝向智慧分散式電網的配置,已成為未來城市智慧化必然趨勢。綠能具有間歇性特性下,儲能在綠電發展中扮演「緩衝」的重要角色。政府為發展綠電,積極修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為台灣再生能源多元發展訂定更明確的方向,目標2025年推廣總量達27GW。同時,修法中亦制定「用電大戶條款」,針對契約容量較大的用電大戶,要求設置一定裝置容量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或儲能設備,或以購買綠電憑證、繳納代金方式代替。根據TrendForce綠能研究(EnergyTrend)調查,由集中式能源發電朝向智慧分散式電網的配置,已成為未來城市智慧化的必然趨勢,全球大型儲能(BESS)容量將在2020年達到3.2GWh,且2019至2024年年複合成長率更將達到22%。看好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日漸高升,儲能系統重要性也水漲船高,長期深耕環保節能領域的台達電子表示,再生能源供電有時間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等先天缺點,如果搭配儲能設備,可以與電網雙向交流,讓不同來源的電力能充分使用,同時有效減少傳統機組的燃料消耗與污染排放。台達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張建中表示,透過儲能系統,白天沒用完的綠電儲存起來,移轉到晚上或其他時間使用;儲能系統是再生能源的必要輔助設施,搭配儲能系統才會讓電網更加穩定。張建中表示,以目前台灣用電型態來看,工業用電占比超過5成。用電大戶主要產業為塑化、石化、鋼鐵、半導體、面板等產業,初步估計有數百家企業將受到影響。目前,台達除了旗下各生產基地陸續裝置儲能設備,已獲得多項標案,如中油嘉義的綠能示範站、台電金門夏興電廠、沃旭能源的彰師大儲能示範系統、台達於日本自行建置的赤穗太陽能電廠等。從傳統電源廠跨足電力服務商還有康舒科技,切入智慧電表、太陽光電、電動車解決方案。康舒表示,電力系統有3個重點,用電效率、監控用電、發電,目前3種康舒都能做,未來規劃跨足儲能與需量反應,所謂需量反應是,當台電需要電時,業者能否配合抑制用電,進一步把電賣給台電,打造民營電廠的概念。新聞出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4649268 Photo by Riccardo Annandale on Unsplash 
2020.05.31
【時報-台北電】後疫情時期,政府全力加速重大投資、公共建設,將由國營事業台電打頭陣,四大燃氣電廠今明兩年之內,更新擴建投資金額高達945億元,除活絡國內相關產業供應鏈,更要力拚擴大後疫情時期的內需市場。核二廠即將在2021年除役,為補足供電缺口,及配合增氣減煤,台電啟動協和、大潭、台中及興達電廠更新擴建案,預計至2027年四大燃氣電廠總投資金額高達4,671億餘元,其中今年起四大電廠進入密集投資階段,今明兩年度預算編列高達945億餘元。經濟部官員表示,今明兩年台電電廠進入密集投資階段,預計帶動相關電源、電纜、開關器等相關設備業者商機。而隨著疫情趨緩,行政院已指示各部會加速重大投資,如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同時加速公共建設,台電四大電廠更新擴建將扮演拚內需火車頭。核二廠1號機2021年3月正式除役後,985MW供電將由綠能接手。台電表示,台南七股光電將在8月完工併聯,年底台電一期離岸風場完工,再加上民間風場與太陽光電廠完工併網,2020年綠電增加3,210MW。另外,燃氣部分則有台電通宵新3號機、民間的嘉惠電廠2號機投入發電,燃氣增加1,393MW,足以因應核二廠1號機除役的供電缺口。 至於2021年雖沒有燃氣機組會完工,不過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出現完工潮,再生能源會有3,970MW上線。值得注意的是,因應再生能源不穩定特性,台電規畫2025年要完成590MW的輔助供應系統,包含自建160MW的儲能設備及輔助服務430MW,用來確保供電穩定。根據規畫,年底要完成累計24MW目標,包含自建9MW儲能系統及輔助服務15MW。2022年累計102MW,包含自建38MW儲能及輔助服務64MW。最終2025年目標要達到590MW。官員說,由於目前儲能設備價格仍偏高,因此目前台電會在台中龍井、彰化彰濱、高雄永安三個地方新建儲能設備,除了靠近再生能源的發電端外,附近也有良好進入電網的切入點,目前正進行可行性評估,未來將成台灣儲能設備的集中示範區域。(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馮建棨/台北報導)新聞出處: https://yns.page.link/Evy5U?soc_src=unv-sh&soc_trk=liPhoto by Chelsea on Unsplash 
2020.02.26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再生能源條例」規定用電大戶將強制安裝再生能源或繳納代金,子法今預告後4月將正式上路。子法規定用電大戶為用電「契約容量」5000瓩以上,並至少需裝設10%、500瓩再生能源自發自用;若繳納代金則1年則約為507萬元。經濟部表示,首批大戶約300多家,最慢須在2025年4月前安裝完畢,而代金會每年依照綠電價格及發展狀況重新公佈。「再生能源條例」去年修正通過,明訂用電大戶須設置或購買一定比率的綠電。經濟部今正式預告子法「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草案」,預計經過1個月預告後正式公告,亦即4月可正式上路。子法定義「用電大戶」為簽署用電合約之「契約容量」為5000瓩以上大戶,約涵括500個電號、300家用戶;官員透露未來將視執行情況,逐步將門檻下修。而這些大戶可以3種方式履行再生能源義務,包括安裝契約容量10%之再生能源「自發自用」、安裝儲能設備供自用、或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及繳納代金。子法也規定,若選擇購買憑證或電力,須以每瓩2500度來計算;而若選擇繳納代金,則根據每度電需繳納4.06元。而子法也納入「早鳥優惠」,亦即規定5年內完成,但若3年內提前完成可以契約容量的8%計算、4年則為9%。而以契約容量剛好5000瓩之大戶計算,再生能源義務容量是10%、亦即安裝500瓩自發自用。若自行安裝綠能或儲能設備,需裝置容量500瓩且供自發自用;購買再生能源電力或憑證,則需買足125萬度;而若選擇繳納代金,則需507.5萬元。而若提早1年、2年完成,則分別再打9折、8折。而對已經安裝再生能源的大戶,無論是自行安裝或將場所予他人設置安裝,子法也規定如電 力是由大戶自行使用者,也可計入10%應設綠能裝置容量當中。而目前5000瓩以上大戶約300家,子法也規定將在每年5月底前編定名冊並予通知公告。對外界關注的代金價格將每年公布,子法也規定不同再生能源代金之計算方式。代金公式為該種再生能源當年躉購費率,乘以該種再生能源前一年累計裝置容量佔所有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之比例。綠能業者則表示,目前大型太陽光電的每度價格可在2.5到4元之間,與代金費率4.06元相比仍有競爭力,而實際上路是在3年後,屆時綠能價格只會更低;因此在可找到綠電供應者的情況下,用電大戶應會願意選擇購買綠電或憑證。官員表示,對大戶而言最省錢的做法仍是自行安裝,其次才是購買綠電或憑證、購置儲能設備;代金則是最昂貴作法。新聞出處: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080718 Photo by Asia Chang on Unsplash